温州泰顺健全三大政策机制 夯实生物多样性制度保障
时间:2024-08-31 02:32:53 作者:佚名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近年来,温州市泰顺县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层面出发,积极凝聚跨区域协作合力,主动作为实施生态搬迁,周密部署强化常态保护,不断夯实生物多样性制度保障,为打造泰顺生物多样性特色品牌注入制度力量。
一、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打牢环境质量基础
泰顺县严格落实“珊溪库区”水源地保护责任,与文成加强合作,增进交流,和谐发展、协同共治,签订《飞云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书》,加强飞云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节约工作,确保飞云江水环境质量稳定并力争有所改善。2019年以来,温州人民的大水缸珊溪水库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绿色奖补方面,泰顺县争取2021年度省级绿色奖补(出境水水质)资金2亿元,比2020年度(6576万元)增加了1.35亿元,5年累计7.73亿元。
二、健全生态搬迁机制,拓宽生物保护空间
实施“生态大搬迁”工程,重点对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珊溪库区、水源保护区等居住群众实施生态搬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以更优的生态空间拓宽生物多样性繁荣圈,推动生态空间向生灵空间跃升。19年来,投资6.62亿元建成26处安置小区,累计完成整自然村搬迁384个,累计移民人数突破10万人。曾在浙江“消失”30多年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两度“现身”泰顺,且极有可能已成种群,充分彰显出泰顺生态搬迁实践推进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共生共荣的显著成效。
三、健全生态监管机制,筑牢生物保护屏障
印发、施行《泰顺县珊溪水源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方案》、《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县水源地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旬一督查、每月一通报、每季一总结”机制,至目前,泰顺县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均值达到Ⅱ类以上标准。按照省市部署深入开展绿盾专项行动,持续加大自然保护地监督管理力度,全面开展问题整改销号;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行为,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机制,最高赔付500万元,最大限度降低群众财产损失保障群众利益,缓解人类生产生活与野生动物保护矛盾。
原文链接:http://sthjt.zj.gov.cn/art/2024/8/29/art_1201818_589568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9-30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专题讲座
- 2025-09-29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务院侨办 国务院港澳办 国务院台办 中国侨联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 王沪宁致辞
- 2025-09-29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召开2025年干部任职、廉政谈话会议
- 2025-09-28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 2025-09-282025年度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法规业务知识培训班在桂林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