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
时间:2024-10-09 22:33:26 作者:佚名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
记者10月8日获悉,近年来,开封加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古城大地落地生根,守护母亲河、聚焦生态河、建设幸福河,开创了黄河流域开封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让母亲河成为滋养古城人民的幸福河。
走进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雄浑壮美的大河与色彩斑斓的沿岸景观,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一首“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道不尽开封的盛世繁华。打开传世长卷《清明上河图》,汴河风光占据画卷长度的2/5,足见开封作为“北方水城”的恢宏气势。
经过4年多的努力,备受全市人民期盼的“一渠六河”工程完工。“一渠六河”包括西干渠和东护城河、西护城河、南护城河、利汴河、惠济河、涧水河。“一渠六河”工程是开封市水系总体规划与“十湖连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黑臭水体治理”“百城提质”和“城市双修”的重点工程,也是2018年我国黑臭水体治理第一批重点城市示范项目实施以来,首个全面投入使用并对市民开放的工程。
通水后,180万立方米的优质黄河水,一路欢腾奔流,通过北护城河(涧水河)绕古城分别流向东护城河、西护城河、南护城河、利汴河,汇入惠济河,河道平均水深2.53米。
工程水岸同治,不仅消除了黑臭水体,而且打造了路畅、岸绿、景美的景观带,营造了群众可直达水边、与水亲近,“人在河上走”的亲水意境,曾经的臭水沟变成了跃动在城市版图上的一条绿意醉人的景观长廊。
开封城墙全长14.4公里,是中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开封城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圮而复、不绝传承,虽历经多个朝代修复,其规模、格局乃至重要坐标都未改变,见证了开封城市发展的历程与开封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保护好、传承好开封城墙,全市上下一心,坚持保护修缮城墙一以贯之,强化古城保护责任使命,将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肩上,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干,自1994年开始对古城墙进行整修,先后投入20亿元,相继实施了十期城墙维修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共修复修缮外墙体约12.5公里、建成城墙公园13公里,有效改善了城墙周围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引入最新的科技成果,激活文化基因,让历史的遗迹在人们的眼前鲜亮地“活”起来。
古城开封的根和魂集中在城墙文化带、千年中轴线文化带、大运河及水系文化带“三条文化带”上。通过城墙贯通把文创链、餐饮链、住宿链、演艺链等贯通相融,形成“城上游览研学、城内通路行车、城外水系贯通、两侧公园环绕”的古城墙生态旅游环和文化创意产业带,让开封处处是景、步步留人、日日有节、时时消费、项项有产、链链相融。
古典和现代交相辉映、经济和文化比翼双飞,相对于古城区的保护和传承,开封西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日新月异,现代气息扑面。
总长21公里、面积3876亩的黑岗口调蓄水库——黄河黑岗口生态观光廊道已经建成,开封西区形成了“一轴、一带、两线、三片区、十五个景观节点”生态建设总体布局,是人民流连忘返的另一处“诗和远方”。
开封西区洋溢着古都开封的钟灵毓秀,浸润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这里拥有河南大学、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等10余所高等学校。作为河南省5个示范性园区之一“开封市职教园区”,面积5884.4亩,已形成了以医药化工、健康照护、机械制造、文化旅游为主的专业集群,展示出一幅形态、业态、生态交相辉映,动力、活力、魅力竞相迸发的“示范画卷”。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gov.cn/2024/10-09/307122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开封:魅力新城 以新出彩
最新信息
- 2025-09-30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专题讲座
- 2025-09-29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务院侨办 国务院港澳办 国务院台办 中国侨联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 王沪宁致辞
- 2025-09-29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召开2025年干部任职、廉政谈话会议
- 2025-09-28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 2025-09-282025年度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法规业务知识培训班在桂林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