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联播网!

当前所在:首页 > 专业装备

老沟村:齐心协力共建家园

时间:2024-11-13 02:33:31 作者:佚名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

  从市区到青龙满族自治县老沟村的道路极其难走,汽车在山间穿行,一路崎岖险峻,汽车两侧不时会被路边灌木丛刮擦。如果两车相遇,有一方必须后退,找一处稍微宽阔的路段让车。近日,记者走访了青龙县大山深处的老沟村。

  老沟村是一个拥有170多户、不足600口人的小村。它坐落在山间一条清澈的河边。小村环境优美,四周植被丰茂,青山绿水,村庄周围散发着大自然的乡土气息。

  正是因为拥有山陡路险、沟壑纵横的特殊地理环境,老沟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著名的要数老沟村伏击战。

  青龙老促会副秘书长赵秘向记者讲述了那段历史。1945年,驻守在界岭口的日军搬运给养队伍要经过老沟村,八路军干部马骥知道消息后,率领100多名战士埋伏在村里隐秘的山弯处,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歼灭了23名日军,解救了70多名驮夫。当时驻守在青龙一带的日军不过100余名,这次战斗给日军沉重一击。

  改革开放后,由于老沟村被崇山峻岭包围,交通比较闭塞,经济相对落后。2006年,在老沟村新任村“两委”班子带领下,老沟村村民开始了建设家园的新行动。

  “昔日老沟真叫愁,三十里地憋死牛。”很久以来,狭窄崎岖的山路是老沟村通往外面的通道,限制了村庄的发展。要想彻底改变祖祖辈辈的生产、生活条件,首先得修路,这个念头多年来一直萦绕在程少清脑海。老沟村山高路险,林木茂密,乱石丛生,长期以来,村民对于修路这个问题从来没有想过,也从来不敢想。

  程少清多次召开村民会议,呼吁全体村民发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并提出了“以路为主,林路结合,全面发展”的理念,动员大家一起整修山路,致富乡村。在程少清一次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老沟村打响了修建公路攻坚战。

  在修路过程中,村民们团结一心,无论是年迈的老党员,还是青壮年,都纷纷加入到修路的队伍中来。村民们抡起锄头、挥着铁铲、挑起盛土工具……大家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辞辛劳,自发参与,热情高涨地投入修路中,齐心协力平整路面、铺设砂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干得热火朝天。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30多公里的山路终于顺利通行,原本崎岖难行的路面焕然一新。“通过修路我们知道,村里的事情就是要大家一起干,只有充分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全村的凝聚力才能越来越强,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程少清说。

  老沟村公路修通后,大大激发了村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动力。老沟村山多沟深,人均耕地不足4分,程少清便将目光投向了光秃秃的山岭:“村里平地少、荒山多,出路还得是荒山造林。”

  老沟村山高坡陡,薄薄的土层下就是坚硬的石头。程少清又带领村民开垦荒山,从石头缝里刨出一个个树坑栽种果树。挨过了最为艰难的几年,村民们栽种的树苗陆续长大。一到秋天,苹果、栗子挂满枝头,荒山变成了“花果山”。为了养护好果树,程少清每年都邀请农业专家来村里培训。村民们熟练掌握了病虫害防治、修剪技术以及科学施肥等关键管理技术,个个成了技术能手。

  由于光照好、昼夜温差大、果树管理得当,老沟村的苹果大受欢迎。每年前来收购的客商纷纷来到老沟村收购。每年丰收季节是全村最忙的时候,周边的村民都来老沟村帮忙采收。“以前我们的村民给别的村打工,现在别村的村民来我们村打工。”程少清自豪地说。

  如今,苹果、板栗已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户均栗子树1000多棵、苹果树500多棵。果树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层层叠叠,成为村民最可靠、最稳定的收入来源,村民年人均收入由500多元上升到8000多元。“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村里能够修好田间作业路,让村民上山管理果树、采摘果子可以省时省力。”64岁的程少清依然为村里的事情操劳着。

  2021年,孙利军接替程少清担任老沟村党支部书记。2022年,老沟村被评为河北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村。“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老沟精神’会一直延续。”孙利军说。

  在今年汛期,老沟村遭受洪涝灾害,基础设施损毁,群众的财产也受到了损失。村民们没有怨天尤人,大家不约而同行动起来,积极开展自救,或挽救残余资源,或清理主干道淤泥与碎石,或搭建简易木桥方便通行,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村里很快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老沟村的村民们结成一股坚实的力量,让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原文链接:http://www.hebei.gov.cn/columns/99f3da89-1949-44cb-b467-5029edff3fe7/202411/12/e86d8076-cd06-4dc8-ba51-54fa7c7131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联播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联播网 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2603号-98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