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社区焕发新活力 | 广州这一社区被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典型案例
时间:2022-02-26 06:11:55 作者:来源:
社区老人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做操
树荫下休憩闲聊,广场上嬉闹散步。走进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旧南海县社区,经过微改造的社区街道,这样悠然自得的场景不时映入眼帘。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被列为2021年广东十件民生实事,广州积极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同时,大力发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站)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在社区内营造“文明树新风,人人齐参与”的良好氛围。
社区微改造 老街显新貌
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位于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内,因曾为明清南海县衙所在地而得名。社区内历史文化遗存较多,包括清代将军府遗址、《大公报》报社旧址,还有集岭南民居特色和西洋建筑风貌于一体的华侨房屋建筑群,是广州近代集合住宅的典型代表和体现“最广州”特色的社区。
如何能让老社区的居民生活更舒心?环境改造是第一步。2018年旧南海县社区纳入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面积4.28公顷,为惠吉西和惠吉东的两街三坊格局。微改造期间,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充分尊重居民意愿,让居民作为社区主人翁与专业设计团队无缝对接。
社区工作人员全部下沉网格,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居民征询意见会、调查问卷、微信群等渠道收集居民群众建议。对于群众提出的多项需求,如希望在社区增加公共照明提升安全感、在楼道和梯级增加扶手方便老人出行、在社区设立社工机构为群众提供多元服务等,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与设计师、施工单位多次进行沟通,及时调整改造方案。
老城区改造提升如何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旧南海县社区的答案是:保存两街三坊的街巷格局,对72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予以修缮整治,每一幢房屋的整治方案都征询专家意见,立面以清洗为主,更换破旧门窗也尽量用回原样材料,力求保持建筑的原真性。
旧南海县社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社区与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深度合作,在项目现场建立“又见三家巷——旧南海县社区艺术介入微改造工作坊”,植根社区的文化底蕴和街巷空间特点,打造六榕文化广场、大公报小广场、“三家巷”故事浮雕墙等小景点,整合阵地资源,将社区居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站合并建设,老旧社区真正实现了空间优化、形象提升。
文明树新风 人人齐参与
微改造完成后,社区的外部环境好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明显提升,并开始主动参与到社区爱绿护绿等文明实践活动中,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不断彰显。
有居民主动捐出名贵树种,有群众主动捐款买花装饰社区。辖内的惠吉西幼儿园也主动参与进来,让幼儿园的小朋友认养公共区域的花,定期为花浇水,真正让社区成为一个大家用心共同呵护的“大家庭”。
“许多党员义工、志愿者、社区基层干部主动放弃休息,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有人上门探访独居老人,有人维护社区公园的卫生环境,有人维护交通路口的安全畅通……”旧南海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叶露雅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她见证着文明新风吹拂社区各处。
同时,社区工作人员也用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居民,共同参与文明创建行动,建设幸福和谐的家园。借助微改造契机,社区打造了社区党群服务站、环保生活空间站、社区党性教育基地等一批阵地,为群众提供多层次、优质、便捷、精细服务。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站)与居委会办公场地三合一,就位于惠福西路中段,入门处专门设计成六角门样式,与街道整体建筑风格相统一。进门就是群众办事大厅,在墙上可以清晰看到哪位工作人员在岗,哪位工作人员休假。居民办事更便利,需求也能更好地向社区反映。
据了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近日发布的《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当中,除列举了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和要求之外,结合国内各地经验,提供了4个完整居住社区典型案例。其中,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被列入到历史文化街区居住社区微改造的典型案例当中。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信息
- 2025-09-30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专题讲座
- 2025-09-29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务院侨办 国务院港澳办 国务院台办 中国侨联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 王沪宁致辞
- 2025-09-29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召开2025年干部任职、廉政谈话会议
- 2025-09-28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 2025-09-282025年度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法规业务知识培训班在桂林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