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联播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务信息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区领导说“三农”】育好生态农牧业 走好业兴民富路——访玉树市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闹布江才

时间:2024-12-10 22:24:03 作者:佚名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近年来,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紧扣做强做优生态农牧业发展思路,制定出台《玉树市特色产业规划》《玉树市2021-2025年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建设实施方案》,锚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目标,以提质、稳量、补链、扩输为路径,扎实开展“五个一万”工程,为玉树市产业兴旺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长期以来的支柱产业,玉树市在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上,有哪些好做法、好经验?成效如何?12月4日,记者专访了玉树市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闹布江才。

  “我们持续在提质、稳量、补链、扩输上下功夫,结合传统产业实体市场参与度不高及前端养殖链条‘短、缺、弱’实际,投资1.6亿元实施‘玉树牦牛’高新养殖示范基地、‘百千万’合作社能力提升等特色主导产业龙头项目。同时,推动国营牧场体制改革,培育高质量牦牛产业经营主体,全市生态畜牧业量可稳、质向优。”闹布江才介绍。

  有量且有质,在“中国牦牛之都”品牌影响力的加持下,玉树市向着产业“品牌化”“高端化”进发。

  “我们力求把特色产业做专做精,2021年以来,培育了3个有机品牌,10类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深化与省内外企业交流合作,持续加大‘两品一标一证’认证力度,把牦牛藏羊种源、乳制品、黑青稞等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好。持续用好北京援玉平台,办好‘农文旅’结合的各项活动,以多种形式提高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以统一品牌引领销售。”闹布江才说。

  利用衔接资金2640万元,玉树市组织实施了上拉秀乡加桥村牦牛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玉树市“双百”22个合作社建设项目,构建起“牧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的全产业链条,畅通销售渠道。加强农畜产品冷链储运设施建设,高水平打造玉树市综合物流园区,建立了快速、高效、便捷的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向更精、更高发展。

  同时,大力推进设施农业试点建设,充分利用海拔落差大、太阳辐射强、有机肥源充足、产地环境无污染的环境资源优势,在主城区周边宜农地区构建玉树市小块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区,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闹布江才说:“我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通过改造设施农业基地、引进良种等有效措施,使本地蔬菜品种实现全季供应,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

  “产业兴旺了,群众生活就更有指望。”闹布江才介绍,玉树市纵向在市、乡、村三级实现资源互动,横向布局前中后三端互联,有效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牧民稳定增收目标。

  “以‘月月出栏’‘以奖代补’等创新试点,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参与市场。同时,通过‘村企共建’、认定帮扶车间等举措,鼓励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格的形式与合作社、牧户进行精准链接,直接带动约5000户牧户增产增收,产生效益达1500万元以上。”闹布江才介绍。

  通过标准化生产加工、全流水线分割包装、农产品集散批发等关键功能的有效发挥,有效减少了农畜产品在加工环节的损耗,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农牧民群众实现增收。

  不仅如此,玉树市积极发挥产业园区集约和共享特性,出台“免租半年”优惠政策,吸纳农畜产品加工批发、快递物流、酒店餐饮等各类经营主体25家,带动约150名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我们还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帮扶,在江苏省建湖县和玉树市开设两处特色产品销售门店,同步搭建网络直播带货平台,有效延长线上线下商品流通链条,带动20名以上农牧民群众实现务工就业。探索建立‘全局性监管引导、市场化委托经营、参与式就业创业、多元化联农带农’运营管理模式,以第三方市场化运营,年承包收益达642万元,带动了全市62个行政村和1个移民社区村集体经济增收。”闹布江才说。


原文链接:http://www.qinghai.gov.cn/zwgk/system/2024/12/09/03006000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联播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联播网 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2603号-98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