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六个谋”下好项目储备先手棋
时间:2024-01-03 11:07:32 作者:佚名来源:云南省生态环境厅
“十四五”以来,昭通市生态环境局紧盯国家和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政策导向,把项目谋划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抓手,采取“六个谋”强化项目前期储备,坚持发力在前、谋划在前、储备在前,精心筛选申报符合上级支持方向的项目,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
一、政策“谋新”,动态掌握最新支持方向。始终坚持把争取上级资金作为工作重点,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的重要性,专人办理、专题研究、专项解决;密切跟踪国家宏观政策导向,认真研究上级在大气、水、土壤环境和农村污水治理等各个方面出台的最新政策,对标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申报指南,逐一梳理,抢抓资金机遇和申报窗口期,积极与省生态环境厅加强沟通衔接汇报,加大资金争取力度。2023年争取到上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2.7亿元,创近5年来生态环境专项资金争取新高度。
二、问题“谋准”,切实解决区域环境污染。全流域、全方位思考污染问题,聚焦生态环境领域风险,以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以针对性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补齐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短板弱项;以摸清污染问题、实现生态环境效益为基础,注重项目可行性、紧迫性、必要性,精准谋划项目,实实在在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近3年,谋划项目解决了能力建设弱项21个,打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11个,覆盖水环境流域治理6个,规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58个,风险管控和生态修复各类土壤废渣约492万方。
三、项目“谋细”,系统谋划形成储备清单。系统性谋划、清单式推进,昭通市生态环境局每年召开2次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议,要求多方面、多渠道、多方法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年初开展项目谋划形成储备清单,按照清单推进,定时调度,加强谋划指导,近3年累计谋划储备项目155个估算投资25.4亿元,累计争取到上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51个5.3亿元,逐步形成了“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滚动接续机制。
四、文本“谋深”,强化环境现场本底调查。深入现场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前期工作上求深求实,深入一线开展实地踏勘,做到可研编制阶段争取地方政府、当地群众支持,做到可研与现行法律法规吻合,坚决不触碰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等敏感区域。把握好项目必要性,同时把握好方向性和原则性,切实考虑实际因素,提高储备项目的转化实施率,确保项目快速落地。组织项目团队到各县(市、区)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和项目摸底,提出建议谋划项目48个。
五、治理“谋远”,充分考虑项目综合效益。放远眼光、开拓视野,解放思想、坚持立足长远、适度超前,强化生态环境项目前瞻性,优化项目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在生态环境项目谋划上,始终强调治理模式的选择,以符合当地地理条件、经济性、生态效益为优先,提出合理、可实现的绩效目标,确保体现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效益,提升当地环境质量。
六、申报“谋精”,积极推动技术力量支撑。千方百计提高文本质量,认真把握项目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做到既有数量支撑,又有质量保障。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二期)工作,协同推进水环境治理。昭通市生态环境局与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工作站共建协议,成为昭通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技术支撑作用科研平台。项目录入申报前,组织省级专家开展初审,进一步提高文本质量。近3年协调各级相关技术专家20余次到各县(市、区),认真查找分析研究污染根源,深入一线解决实际困难,为项目谋划提供针对性帮扶指导,促进前期编制工作更细致精准,提供强而有力技术支撑,高质量做好项目谋划储备。
原文链接:https://sthjt.yn.gov.cn/xxywzsdt/202401/t20240102_23662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元旦快乐!
最新信息
- 2025-09-30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专题讲座
- 2025-09-29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务院侨办 国务院港澳办 国务院台办 中国侨联联合举行国庆招待会 王沪宁致辞
- 2025-09-29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召开2025年干部任职、廉政谈话会议
- 2025-09-28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 2025-09-282025年度全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法规业务知识培训班在桂林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