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联播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献资料

明代儋州举人唐维 “从今频往返,归路不辞遥”

时间:2024-05-23 03:37:41 作者:佚名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位于儋州市新英湾区太平社区唐屋村的发祥坊。 唐浩义 摄

  儋州市洋浦新英湾区太平社区唐屋村有一座海南现存形制最全的科举功名坊——发祥坊,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坊主是明代儋州举人唐维。

  唐维,号松山,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出生,父亲唐朝胤是地方上有名的读书人,唐维为唐朝胤的第三子,天资出众,素敦孝敬,自幼勤于学问,酷爱古文。唐维考取生员后,在诸生中出类拔萃,受到时任儋州知州萧弘鲁的器重,两人关系良好,成为忘年之交。

  嘉靖十六年(1537年),岁次丁酉,是一个大比之年。这一年,唐维由琼州府学考中了广东乡试举人,那一科,海南共有4人登举人榜。

  科举时代,官府为了表彰士子获得功名,同时鼓励百姓勤奋学习,以推动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往往会给考中举人、进士的学子树立科举牌坊。嘉靖十八年(1539年),当时的儋州官方在洋浦唐屋村为唐维立了一座发祥坊,这对唐维、唐氏家族乃至当地来说,都是一大殊荣。

  发祥坊位于唐屋村祭祀祖先的演清堂的前方,为三面四柱结构,硬山式屋顶,材质是玄武岩,中间坊额横书“发祥”两个正楷大字。唐维中举,成为唐屋村的第一位举人,族人在官府建立发祥坊之后,也修了一座五层石塔来庆祝和纪念这一光宗耀祖的大事。塔因位于演清堂前而被称为演清塔,也有人管它叫文笔塔或莲花塔,该塔基座为莲花座,塔刹呈莲花状。据传,唐维的族人是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修建演清塔的,祈盼演清塔也能调节唐屋村的风水,使“地脉兴”而“人文焕”,让唐氏出现更多的人才,与“发祥”的寓意契合。

  发祥坊与演清塔至今仍屹立于唐屋村,发祥坊已成为海南尚存形制较为完整的古牌坊之一,二者寓意文运昌盛,一直在激励后辈学子奋发向上,可谓唐维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唐维出任扬州府通判,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擢升扬州府同知。关于唐维的政绩,万历《儋州志》语焉不详,只说他“廉能有声”。其实,唐维曾与抗倭名将胡宗宪、解明道等人一起,直接参与指挥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两次大规模的抗倭之战。

  唐维卸任后回到儋州,在家乡悠游田园,以吟诗作赋为乐。史称唐维非常勤于创作,“诗文满帙”,《儋州志》中收录其赋一首《儋州屏壁赋》和诗歌一首《那细泉》:“地本居幽僻,天教慰寂寥。池无一亩广,泉有万珠跳。坐浴清心骨,行吟厌市朝。从今频往返,归路不辞遥。”此诗为唐维游览位于州城北四十里的那细泉后所赋,从中可见唐维浓厚的田园情怀。

  南宋时,儋州修成当地的第一部方志《南宁军志》,元代儋州没有重修志书,进入明朝后的一百多年间,儋州也未能修成一部州志。知州萧弘鲁深知修志对儋州的重要性,于是请来了唐维负责此事。遗憾的是,唐维所修的州志最终没有成书传世。(陈有济)


原文链接: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hngs/202405/73cd372bd7414d81ad094d92b1c2bc8b.shtml?ddtab=true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联播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联播网 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2603号-98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

北京中环政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合伙)